﹝A﹞
﹝不公开﹞
对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72号建议的答复
周娟等代表:
您们提出的《关于加强政府性债务管控的议案》收悉,现答复如下:
市财政局收到建议后,高度重视,明确专人负责,按照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,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建议办理工作。市财政局会同市国资委对建议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, 一致认为4条建议反映社情民意,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,予以全部采纳并已逐步落实。现结合政府性债务管控工作开展情况,将具体落实情况答复如:
一 、落实情况
(一)完善计划,坚决完成化债任务。一是锁定目标任务,压实主体责任。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关注政府性债务管理 工作,多次作出批示,围绕全市压降任务,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 制定全市2022年政府性债务压降方案,并将目标任务下达至各县区及有关单位,压实各地债务管控主体责任。二是做实化债计划,序时完成任务。围绕政府性债务压降目标,组织各地、各单位全面梳理每一笔隐性债务到期情况及2022年处置计划,做到笔笔有对应、时时有预警。对化债低于序时进度的地区,下发提示提醒单并通报至县区政府(管委会),推动各地序时完成化债任务。2022年1-8月,全市共化解隐性债务53.35亿元,完成年度化债计划(81.28亿元)的65.6%。三是强化债务监测分析,严防逾期风险。利用财政部监测平台和纪委综合监管系统,对即将到期的债务及时提示提醒。对各债务主体1个月内到期的债务通过短信提示提醒、近3日到期的逐笔逐条通知。加强对地方隐性债务情况精准分析和风险研判,实现隐性债务信息实时监控、风险动态预警,严防债务逾期风险。
(二)杜绝违规举债,坚决不碰债务红线。坚决遵守“遏制 增量、坚决不碰红线”刚性纪律的规定,规范举债融资行为,认 真落实“八个严禁”要求,严格在省核定的限额范围内举借政府债 务,确保隐性债务只减不增。 一是政策把握求准。 市委常委会、 市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学习债务管理政策,把紧把牢新增隐性债 务“阀门”。在近几年编排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工程计划时,要求各 部门结合实际,不超规划上项目,从“可上可不上”到“坚决不 上”,确保底线牢不可破、风险逐年下降。 二是项目安排从紧。 按照“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”的原则,科学安排、有序推进项目 建设,对于无收益的公益性项目,加大预算安排力度,保障重点 项目建设,对隐性债务规模比较大、债务风险等级较高的地区, 除必要的民生工程外,严禁新增其他政府公益性建设项目,力争把财政资金投到最急需领域,做到当前可承受、长期可持续。三是项目把关从严。市债务办对拟出台的重大政策文件涉嫌新增隐性债务条款的,及时提出意见并被市委市政府采纳;对拟上马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等,参与会办和把关,在项目立项环节进行严格审查,充分论证项目的必要性、合规性及资金 来源的可靠性,决不允许以新增隐性债务方式上新项目、铺新摊子。
( 三)积极争取,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债券。一是争取债券资 金更精准。积极做好向上沟通争取工作,2022年1-8月,全市共 获得30.83亿元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支持。新增政府债券资金主要 用于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和群众期盼强烈、示范带动效应强劲的项目,提升资金投放精准度。二是督促专项债券资金快支出。建立专项债券支出进度通报预警机制,按月统计新增专项债 券支出使用进度,对进度较慢的地区及时提醒督办。为进一步提 高债券资金使用绩效,避免资金闲置,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做好专 项债券资金用途调整工作。三是推动专项债券穿透式监测系统早上线。根据全省统一部署,组织各区及市直各相关单位开展业务培训,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穿透式监测系统上线准备工作,动态及时掌握债券资金使用、建设进度、运营管理等基本情况。
(四)加强经营性债务风险防控,多管齐下夯实管控手段。一是全面梳理统计,摸清“管”的对象。严格把握重点监管融资平台公司五条认定标准,全面梳理排查全市国有企业经营性债务情况,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全部纳入省重点监管范围。会同国资、审计部门开展专项审计,全面核查融资平台公司家底,将所有符合认定条件的融资平台公司和各类债务全部纳入统计,做到“应统尽统”。二是控规模降成本,落实“管”的要求。控制新增融资,严格落实投资项目可行性论证,严格把关投资平衡论证、落实投资后评价,提升企业新增项目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。指导企业创新融资方式,拓宽融资渠道,优化融资结构,逐步压降企业融资成本。2022年上半年,市属5家国有企业融资综合成本3.26%, 较2021年末存量融资成本下降25.57%。三是实时动态监测,用活“管”的手段。 一方面,用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综合监管系统,按月汇总融资平台公司经营性债务情况,定期分析债务情况并对存在债务风险的企业预警提示,督促及时做好防范化解工作。另一方面,创新管控方式,推进搭建我市经营性债务管理平台。以对经营性债务“全域性、动态性、真实性”在线监管为主线,突出摸清债务底数、规范举债行为、控制债务规模、降低债务成本、防范债务风险”五项要求,多次召开国有企业经营性债务平台建设座谈会,征求各国有企业在管理模块设置、端口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,设计了国有企业经营性债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,目前系统建设已进入测试阶段,力争尽快上线运行。
二、下一步打算
(一)努力化解存量,逐步降低政府性债务风险。按照市委、市政府统一部署,做实做细2022年下半年隐性债务化解计划, 采取扎实有力举措加快隐性债务化解进度,确保完成2022年化 债目标任务。严格化债认定标准,严格规范化债资金来源,确保 化债工作依法合规。持续做好风险隐患问题排查及整改,建立健 全长效债务风险防控机制,切实堵住漏洞,坚决杜绝新增隐性债务。
(二)突出提质增效,确保用好新增政府债券。加强高质量 项目储备,会同项目主管部门组织各区、市级单位梳理筛选项目, 为下半年项目申报做好前期工作,确保额度下达后,项目即能开工、投入、达效,避免“钱等项目”。继续强化新增债券使用管理,加快推进已下达债券资金项目建设进度,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,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,发挥债券资金使用效益。
(三)规范企业融资,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。做好市属国有 投资公司融资项目审核工作,落实国有企业降杠杆工作要求,优化融资平台公司资产负债结构,不断提高公司信用评级,有效压降高成本融资。密切跟踪关注即将到期的存续债券兑付风险,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,定期为国有投资公司和金融机构搭建桥梁,保障到期未纳入化解计划的隐性债务能够及时足额偿还。严格执行投融资、对外担保管理制度,继续压缩为民企存量担保。严格控制借出资金和购买理财行为。加强对企业经营情况的动态监测和分析,及时进行风险提示。
本条建议原文及答复件不宜公开,因为政府性债务和融资平台公司经营性债务相关内容较敏感,部分内容和数据涉密。
宿迁市财政局
2022年9月20日
联系人:张 飞
联系电话:0527-84363065
抄 送:市人大联工委 市政府办公室